小儿推拿李波冬至节气到,养生保健要做好

时间:2022-5-31来源:并发症状 作者:佚名 点击:

小儿推拿李波:冬至节气到,养生保健要做好!小儿推拿呵护健康!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

一、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24节气的第22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12月21日、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成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短的一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农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是自然界阴阳转化和交接的节点,此时阴气到达极点,阳气开始萌生,故有“冬至一阳生”之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古人认为在这个节气里,天寒地冻,蚯蚓也蜷缩着身体蛰伏于地下来躲避寒冷的冬日,麋鹿因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解角,此时山中的泉水也因感受到阳气的初生而缓缓流动。因此,此时节阴气最盛,阳气初生。故养生要“顺天时”而为之。

二、冬至节的历史渊源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三、冬至为什吃饺子?

据说名医张仲景辞官回乡时正值严冬。他亲眼目睹了众乡亲因天寒地冻而饥寒交迫,面黄肌瘦,不少人因此还冻烂了耳朵。于是在冬至这天,令弟子搭起医棚,用大锅熬煮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并切碎由面团包裹成耳朵状的“娇耳”,制成“娇耳祛寒汤”,分发给乡亲治疗冻伤的耳朵,结果人们喝了以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真的治好了。

于是后人学着张仲景做的“娇耳”的样子,在冬至这天用面团和菜肉馅儿包成食物,取名“饺子”或“扁食”来纪念张仲景的“冬至舍药”之恩。

四、冬至养生

1、饮食

“气始于冬至”,因此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节。此时在饮食方面宜多样化,注意谷、蔬、果合理搭配。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腻食物。冬季进补符合季节“藏”的特性,能够为身体储存足够的营养,提高身体素质。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温补性的食物,但不可过于辛热油腻,麻辣烫、大鱼大肉吃了反而损害健康。食物烹制以蒸、炖为主,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多吃些红薯、胡萝卜、土豆根茎类的蔬菜。红豆、花生、红枣、小米等温养作用较好的食材。冬天因为进补和干燥导致上火的现象会比较多,常有口燥咽干、便秘等症状,故进补时注意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比如说配菜用一些大白菜或者是饮食上喝一点梨水,或糯米粥,或放一点百合,这样可以防止上火。

2、起居

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人体也顺应自然的规律,在体内潜藏的阳气开始回升。所以,这个节气里一定要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要等待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活动,避免耗伤刚刚回升的阳气。

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冬至时节气候寒冷,在阳光充足的时候,经常晒晒后背有助于补益身体阳气。除此之外,常接受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从而使摄入的钙更有效的吸收,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防寒护阳,坚持泡脚: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经足部进入人体的,俗话说寒从脚起。因此,晚间多泡脚可有效帮助驱寒。

3、运动

寒冷的冬季使许多人长时间呆在室内,有些人不外出或很少外出参加运动,其结果是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有所下降,经常感冒。因此要注意适当的户外锻炼,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达到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运动时全身微微汗出即可。

4、保暖防寒

冬至节气,我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在穿衣方面,原则是去寒就温,穿暖和一些,尤其需要注意背部保暖和足部的保暖。在睡卧上,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如果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也可能容易感冒、生病。

5、精神调养

在情绪方面,中医讲“情志致病”,到了冬季,心情要保持平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控制或通过合适的方式发泄不良情绪以保证心态平和。冬季是“万物潜藏”的季节,人之三宝“精气神”都要保持安静。但这个“静”不是完全不动,每天在床上“葛优躺”。所谓的“静”,是指到了冬天,想的不要太杂,不要太多,让心神得到休息。

6、通风换气

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20-23摄氏度,如温度过高,人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温差较大,容易感冒。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侵袭小儿体内。所以,及时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的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放上湿毛巾,或者空调房里面放一盆清水。

五、节气推拿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所以节气推拿就显得尤为重要。"节气推拿"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进行推拿,以调和阴阳,顺应自然规律,调动机体潜能,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与适应能力。

冬至节气最佳推拿时间:12月20、21、22日三天,体质较弱的孩子我们建议调理时间可延伸为5天,即12月19——23日。节气前一天,节气当天,节气后一天,为黄金保健时间,进行推拿效果最佳。

1、补脾经-次

2、揉板门-次

3、补肾经(孙重三流派)-次

4、揉二马-次

5、推肺经-次清肺经能清肺血热,化痰止咳。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气喘,面白,自汗,畏寒等症。

6、顺运内八卦-次

7、摩腹-次

8、揉肺腧50-次

9、捏脊3-5遍

10、揉足三里50-次

11、揉涌泉50-次

小儿推拿李波:冬至节气到,养生保健要做好!小儿推拿呵护健康!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

济南小儿推拿李波:大叶性肺炎来势汹汹,家长们需要提高警惕!

小儿推拿李波:孩子积食咳嗽是怎么回事?积食咳嗽推拿食疗及预防

中医儿科李波: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原因、表现及居家康复训练指导

中医儿科李波: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症状、危害、治疗及预防

中医儿科李波:孩子反复咳嗽,久咳不愈?警惕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小儿推拿李波:宝宝热性惊厥原因和症状有哪些?小儿惊厥怎样处理

中医儿科李波:冬季如何正确带宝宝晒太阳?有哪些好处和注意事项

中医儿科李波:什么是蚕豆病?蚕豆病有哪些注意事项和用药禁忌?

中医儿科李波:泡脚有哪些好处?如何正确泡脚?有哪些注意和禁忌

小儿推拿李波:孩子咳嗽,就怕咳出肺炎?如何区分普通咳嗽和肺炎

小儿推拿李波: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原因和症状,如何治疗和防护

小儿推拿李波:儿童高烧不退,警惕川崎病!有哪些症状?如何应对

小儿推拿李波:孩子为什么会发烧?发热如何处理?常见问题有哪些

小儿推拿李波:秋冬季节小儿足部保暖不可忽视,避免寒从脚起!

小儿推拿李波:孩子睡觉为什么会磨牙?如何预防调理宝宝磨牙?

小儿推拿李波:睡眠不好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如何让宝宝睡个好觉?

小儿推拿李波:秋冬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护理

小儿推拿李波:孩子秋冬养生不能盲目,进补调理要对应体质才好!

小儿推拿李波:红薯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有哪些?食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扫码

转载注明  http://www.clgqw.com/bfzz/1309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惊厥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