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1-4-14来源:惊厥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发热的定义

发热是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一般指肛温≧38℃或腋温≧37.5℃为发热。体温的异常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

发热分类

No.1

按体温的高低分类:以腋温为准分为四类

(1)37.5℃~38℃低热

(2)38.1℃~38.9℃中度发热

(3)39℃~40.9℃高热

(3)≧41℃超高热

No.2

按时间长短分类:

(1)短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和体征。

(2)长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有的可无明显伴随症状、体征,需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

(3)原因不明的发热:发热持续2周以上,体温37.5℃以上,经查体,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者。

(4)慢性低热:指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

发热对机体影响

发热可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生理功能及防御功能。

(1)研究显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发热状态下,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消耗均增加,如果长期发热,同时没有补充相应的营养,患儿就会消耗自身物质,出现体重下降、消瘦。此外,高热期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的增加及退热期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大量丢失,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2)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热,患儿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婴幼儿高热易出现热性惊厥。

(3)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利弊并存,中等程度发热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防御能力,但持续高热可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发热相关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危及生命。

退热药物的合理利用

(1)2个月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目前我们推荐儿童退热药主要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

(2)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药物,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给儿童退热。

(3)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两药联合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4)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合感冒药合用。单一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与含有相同药物成分的复方感冒药联合使用,有重复药,甚至药物过量中毒风险。

(5)2月龄以下的婴儿、新生儿禁用解热镇痛药。

(6)接种疫苗后退热药的使用:尽管某些疫苗如“麻风腮”疫苗等存在接种后发热的风险,但不推荐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热药,退热药使用可能降低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与效果,医院就诊。

改善舒适度的护理措施

(1)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如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方法。

(2)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敷患儿额头,热水泡脚,适当穿戴衣物(不可过厚或过薄)等。

(3)补充足够的水分

医院就诊1.发热伴有精神不振、烦躁、哭闹,面色不好,四肢发凉。2.发热伴有各系统明显症状和体征者。3.3个月以下的患儿。4.超高热患者。5.高热反复不退。6.发热超过2天。7.有惊厥史。8.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缺陷、大病初愈者。

供稿:儿科王妍燕音频:儿科

编辑:钢小医

审核:宣传科-声明-本文综合网络信息整理而成,仅供健康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如有侵权烦请留言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如果您孩子发生以上情况,请联系:儿科姚海贵主任(手机

转载注明  http://www.clgqw.com/jbby/1068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惊厥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