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发热高峰来临,家长对于儿童发热

时间:2022-2-28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zj/150425/4614815.html

导语

又到了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在儿科门急诊患儿中,大部分是发热的宝宝。宝宝一发热家长就很焦虑,“发热恐惧症”几乎每个家长都存在。

但在着急宝宝发热的同时,家长需要更新对发热的认识,摒弃某些发热的谬论,做到心中有数。

01

体温为什么会升高

首先了解一下,体温为什么会升高。

人体脑部下丘脑的地方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体的体温是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而让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体温维持在36~37℃左右。

大多数人的体温在一天中都会有所变化:早上低一些,晚上高一些;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也会使体温波动。一般这个波动范围在1℃内,都还算正常。

当感染等疾病或其他原因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而使体温的定位点上升,于是人体会进行很多生理反应而使体温上升,就出现发热。所以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且疾病的表现形式。

发烧是人体防御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会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和病毒在37°C左右会大量繁殖。当病菌入侵人体后,大脑命令人体的温度升高,从而引导白细胞攻击并摧毁体内的病毒和细菌,抵抗病菌。从这方面说发烧也是一件好事。

02

测量温度合适的工具

测量温度最合适工具是腋下电子温度计。

量体温的方法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耳温、额温等。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建议新生儿测体温应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体温,1个月至5岁儿童可采用腋下电子测温计或耳温计。

美国儿科学会学术新闻网站指出,耳温计不应该给2岁以下孩子使用。美国儿科学会科普网站,给出的是6个月以下婴儿不能使用耳温计。

虽然不同机构给出的数据不同,推荐年龄有较大差别,但基于的原理是一致的,就是较小儿童耳道狭窄,不适合用耳温计。综合来看,小婴儿不建议用耳温计。

不建议采用额温(测量皮肤表面,准确度较差)、口温和肛温(操作有风险,及卫生问题)。

根据婴幼儿的特点,兼顾快速、准确、安全等因素,在家庭中最为简易的方式还是建议使用腋下电子体温计和耳温计。

03

发热标准及分度

使用可靠的数字温度计确认发烧。当孩子的体温达到或高于下面水平时,就是发热。

从我国习惯、安全及卫生来看,家庭测量是以腋下温度为准。一般规定发热超过37.2℃以上就算发热。

发热分度:按体温状况(腋窝温度),发热分为:

低热:37.3~37.9℃;

中等度热:38.0~38.9℃;

高热:39.0~40.9℃;

超高热:41.0℃以上。

04

什么情况发热需要就医

?3个月以下宝宝体温38℃以上,3~6个月宝宝体温在39℃都需要及时就医。不是因为发烧会伤害小婴儿,而是发热可能是由非常严重的疾病(比如脑膜炎、肺炎等)导致的,需要及时诊断确保正确接受治疗。

?流感流行季节,6个月以上宝宝发热超过39℃以上,同时出现有以下两种或多种症状:咳嗽,喉咙痛,流鼻涕或鼻塞,身体疼痛,头痛,畏寒,疲倦和腹泻。症状进展迅速,要考虑流感可能。流感需要尽早服用奥司他韦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心动过速:12个月,心率大于每分钟次;12–24个月,心率大于每分钟次;2-5年,心率大于每分钟次。

?呼吸增快:0-5个月,呼吸频率每分钟大于60次;6-12个月,呼吸频率大于每分钟50次;大于12个月,呼吸速度大于每分钟40次。

?出现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口唇皮肤发青。

?脱水表现:口唇黏膜干燥;眼窝及前囟凹陷;哭时泪水;6~8小时无尿。

?惊厥。

?精神差,精神萎靡、不吃不哭不动。

?伴有其他明显症状,如剧烈咳嗽、频繁吐泻、全身皮疹等。

?连续发热三天以上不见好转。

05

发热时家庭护理要点

?多喝水;为孩子提供定期的液体(水,稀释果汁等)。母乳喂养的婴儿最合适的液体是母乳。

?冷饮:大孩子在发热时可以吃些冰棒和酸奶,以帮助身体从内而外冷却并保持水分。

?脱掉过多的衣物,衣服要穿宽松透气的。

?保持房间凉爽,这可以帮助散热。

物理降温

多用于低温(体温不超过38.5℃)或高热服药后体温下降不理想情况。

物理降温只是让宝宝舒服一些,所以如果宝宝不耐受物理降温措施,没有必要非给宝宝做物理降温。

除了上述家庭护理的要点外,还包括下列方法:

?温水拭浴或洗热水澡:用温水毛巾搓揉皮肤皱褶处(血管丰富,尤其重点擦拭腋下、肘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洗热水澡,水温应该使您的手臂感到温热,但不烫,洗完澡后立即将宝宝擦干,并穿着轻便的衣服。避免使用冷水浴,这可能会导致宝宝发抖,从而使温度升得更高。

?冰袋冷敷、退热贴:目前这些使头部短暂降温的方法,很多宝宝不喜欢不接受,而且整体退热效果不好,不需要强迫宝宝做这些物理降温方法。

06

避免关于发热的谬论

要避免下列关于发热的谬论:

“发热会烧坏脑子”——这是谬论。

研究证明,人类生病的时候发烧,调高体温是身体抵抗病菌的一种方式。算是一种保护性的本能反应,目的在加强我们对于疾病的抵抗力。

当体温高于42℃时,高温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极端病例中,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或严重的中暑。感染引起的未经治疗的发烧很少会超过41℃。

当发烧本身是由于中枢系统的疾病导致的,比如脑膜炎、脑炎,才可能使脑实质本身受到破坏,可能会造成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发烧引起高热惊厥的机率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多见于幼儿期。高热惊厥多在5分钟内停止,它不会造成任何永久性伤害。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排除中枢系统感染导致的惊厥。

发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在发热期间,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发热越高说明宝宝病情越重“——这是谬论。

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测量体温只是帮助了解宝宝疾病的情况,发烧的程度并不代表宝宝病情有多严重。患有轻度感染的儿童可能发高烧,而患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能根本没有发烧。

当宝宝发烧时,爸爸妈妈不能只是盯着体温数字,还应该多点

转载注明  http://www.clgqw.com/jbjc/1287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惊厥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