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小儿惊风

时间:2022-4-7来源:鉴别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http://m.39.net/news/a_9118527.html
八卦手针治疗儿科辨证

小儿惊风是以四肢抽搐、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甚则神志不清为主症的病证,又称“惊厥”。本病来势凶险,变化迅速,为儿科危急重症之一,以1~5岁的小儿最为多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类。

急惊风多因外感时邪、痰热内蕴、暴受惊恐引起;慢惊风则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正虚所致。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肝、脑,慢惊风还与脾、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

西医学中,小儿惊风可见于高热、脑膜炎、脑炎、脑发育不全、癫痫等疾病中。

1.急惊风

主症

发病急骤,全身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甚则神志不清。

兼见发热头痛,咳嗽咽红,鼻塞流涕,出现烦躁不安,继而神昏,四肢抽搐或颤动,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外感惊风;壮热面赤兼烦躁不宁,摇头弄舌,呼吸急促,舌苔微黄,脉浮数或弦滑,为痰热惊风;暴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战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甚者惊厥抽风,神志不清,大便色青,脉律不齐,指纹紫滞,为惊恐惊风。

2.慢惊风

主症

起病缓慢,抽动无力,时发时止。

兼见面黄肌瘦,形神疲惫,囟门低陷,昏睡露睛,时有抽搐,大便稀薄,舌淡,苔薄,脉沉无力,为肾阳虚;神倦虚烦,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而数,为肝肾阴虚

1.基本治疗

(1)急惊风

治法

开窍醒神,息风镇惊。以督脉及手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水沟印堂合谷太冲

配穴

外感惊风配大椎、十宣或十二井;

痰热惊风配丰隆、中脘;

惊恐惊风配神门、内关。

壮热配大椎、曲池;

口噤配颊车。

方义

水沟、印堂为督脉穴,有醒脑开窍、醒神镇惊之功;合谷、太冲相配,擅长息风镇惊,开窍止痉,为治疗惊厥的常用效穴。

操作

毫针常规刺,泻法。大椎、十宣或十二井点刺出血。

(2)慢惊风

治法

健脾益肾,镇惊息风。以督脉、任脉及足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印堂气海足三里太冲

配穴

脾肾阳虚配神阙、脾俞、关元;肝肾阴虚配肾俞、肝俞、太溪。

方义

百会、印堂为督脉穴,有醒神定惊之功,印堂尤为止要穴;气海益气培元;足三里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太冲平肝息风。

操作

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或补法,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慢惊风加脾、肾。每次取2~4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灸法

印堂、承浆。用灯火灸,多用于急惊风。大椎、脾俞、命门、关元、气海、百会、足三里,温和灸,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慢惊风加脾、肾。每次取2~4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灸法

印堂、承浆。用灯火灸,多用于急惊风。大椎、脾俞、命门、关元、气海、百会、足三里,温和灸,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针刺对惊风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惊风发作时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将压舌板缠上多层纱布塞入上、下白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随时吸出呼吸道的痰涎和分泌物。但症状缓解后,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施治。

朋友们

赶紧学起来

同时也别忘了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让他们一起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如何第一时间看到

转载注明  http://www.clgqw.com/jbzd/1296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惊厥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