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处置不当父亲被儿子咬伤
某日,一中年男士抱着5岁的儿子惊慌失措地来到急诊科,查体:患儿意识丧失,牙关紧闭、面色苍白,四肢寒战抽搐,衣服上沾满呕吐物测体温:41.4°C……而男士的左手食指已被患儿咬的血肉模糊。急诊医护人员立即为患儿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请儿科会诊,给予镇静、退热等药物应用,患儿病情逐渐稳定于11:20转入儿科继续治疗。医院后,患儿父亲遂到急诊对咬伤的指头进行处理。
被患儿咬伤的指头护送患儿去儿科病房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特意为大家科普一下小儿高热惊厥知识,希望对年轻的爸爸妈妈有所帮助。
高热是小儿急症中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好发年龄为6个月~3岁。通常突然发作,来势凶猛,使家长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甚至可以因为采取了不适当的处理而加重病情,造成不良后果,故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和得当的护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现将家庭应急处理及护理介绍如下。
小儿发热与高热惊厥的发生
人的正常腋下体温在36℃~37℃之间,是通过人体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的。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换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反应,当机体因某种因素作用使内部致热源增多,或散热机能障碍,产热多于散热时,均可导致体温升高。小儿因大脑发育未完善,体温调节不够健全,年龄越小体温调节的不稳定性越明显,故极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体温骤然升高或下降。如不适当的保温,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各种毒物的作用等均可引起发热。小儿持续高热对机体可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如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耗氧量也大大增加;心血管负担加大;消化功能降低;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等。同时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由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故高热的刺激更易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
高热惊厥的表现
惊厥多在发病初期突然高热时发生。可有惊跳、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摇头等先兆症状,但大多数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或发青,两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头多后仰,口吐白沫,面肌及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一般发作时间短暂,仅数秒至数分钟,无不良预后,较长者可达10min~30min以上,偶可呈持续状态。持续时间超过30min者约半数在日后发生癫痫,故应迅速处理以减少后遗症。
家庭应急处理及护理
小儿一旦在家中突然发生高热惊厥,家长应沉着镇定,迅速作出如下处理。
1、保持安静 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就地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解松衣领,裤带,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用包好的牙舌板放入口腔内以防舌咬伤,如果没有可就地取材,用裹有纱布的竹板或小木片垫在上下齿之间。牙关紧咬者,不可强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掐人中,刺百会、合谷、内关,一般仅需1个~2个穴位,惊厥停止。
2、迅速降温 除选择药物降温方法外,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室内保持通风,空气新鲜,热天可放些冷水、冰块,或用电扇、空调降低室温。有条件者可用冰袋或冰枕置于头部,同时用温水或30%~50%的酒精轻擦四肢、颈部、腋窝、大腿根部,遇寒冷天气,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加重诱发肺炎。对小婴儿和高热伴有寒战、四肢冷、口唇青紫的患儿不宜用酒精擦浴,可采用温水浴,即用32℃~34℃温水全身擦浴15min。浴后30min再测体温,使体温控制在38.5℃左右。在擦浴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神志、面色、脉搏、呼吸等病情变化。如发现小儿高热不退,惊厥不止,抽搐后神志不清等严重情况时,医院诊治,护送途中仍按上述方法进行急救处理。
3、惊厥控制后的护理 室内要保持安静,通风换气,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但要避免穿堂风。惊厥控制后让患儿安静休息,鼓励孩子多饮温开水。一方面可补充因发热丢失的大量水分,另一方面又可稀释体内毒素,使之排除,有利于降温。哺乳期小儿应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同时供给孩子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和水果、蔬菜等食物,以保证小儿营养、水分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皮肤和口腔卫生。降温后要更换床单,出汗多的小孩要及时擦干,保持干燥清洁。发热小儿易患口腔炎,因此喂奶及饭后要喝白开水,保持口腔湿润清洁。保暖,小儿降温后还应注意保暖。手脚冰凉时可置热水袋于脚下,但热水袋温度不宜太高,50℃为宜,防止烫伤。
生活中的风险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希望年轻的爸爸妈妈多了解一些医学知识,使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
- 上一篇文章: 以春补春,春季食补多吃蛋
- 下一篇文章: 甲醛中毒不是开玩笑房中这3样物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