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了,什么情况下需要看急诊

时间:2022-3-8来源:临床表现 作者:佚名 点击:

啥时候该带孩子看急诊?

西安交大附属二院儿科医生刘海燕

不久前,我看到某儿科同行在微博里吐槽:“深更半夜,咳嗽2个月,来看急诊,你早干嘛去了!”

同行的抱怨,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家长不会看急诊。

什么叫急诊?简单的说,突然发生的疾病或慢性疾病突然发作需要立即就诊进行抢救治疗或治疗的情况为急诊。那么上面同行说的咳嗽两个月的孩子,如果不是哮喘急性发作,确实不应该看急诊。因为长期咳嗽需要按照“慢行咳嗽”流程进行正规全面的检查,而深更半夜,很多检查,急诊是不能检查的(比如肺功能,过敏源等必查项目。)

医学这个“急”字体现出来的一定是和“迅速、迫切、要紧、严重、危急”等相关联的疾病,而很多家长不医院看病的流程,在孩子疾病不重的时候,只是因为自己“紧张,急躁、害怕”,所以,带孩子去看了急诊,很多时候,真的是劳民伤财,还占用了真正需要救治患儿的宝贵时间。

孩子突然生了病,什么情况下该看急诊呢?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孩子生了什么病?生的这个病什么情况下表示重?什么情况下可以观察?会不会有这种情况,表面上看着不重,病情突然急转直下,病情突然变化呢?

一切皆有可能。也就是说,看似严重的疾病,有可能不重,看似不重的疾病,有可能很重。如果误把小病当大病,三更医院,不仅不利于孩子养病,还可能使孩子受凉,加重病情。反之,如果误把大病当小病,不及时就医,又可能会耽误救治时间,导致严重后果。这就是疾病的未知性,也是儿童疾病的特殊性,儿童疾病变化太快了,不能轻视和大意。

这样一想,我这个话题似乎提出来没有意义了?大多数没有医学基本功的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清楚的时候,医院看一看的。

  那么,既然说到这个话题,我还是硬着头皮写一写,全当是对自己微弱的临床经验的一个小小的总结。希望同行老师们多给我提宝贵意见,也希望给家长们一个提醒吧。

  还是从常见病说起吧。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两大类,而最常见的症状则主要是发热、腹泻、呕吐等。门诊上,大多时候,家长们也是因为这几个原因前来就诊的。今天,我只是给家长们简单的提纲携领的串讲一下最常见的情况,希望家长们可以   发烧时,啥时候看急诊?

1,6个月以下的婴儿一般很少发烧,而一旦发烧可能问题就很严重,因此应立即去看急诊。

2,当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儿童,当发烧高于39℃,同时伴有下列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如呼吸频率过快、气喘、或呼吸困难、嗜睡、异常烦躁、拒绝或不愿饮水超过6个小时,立即看急诊。

  3,婴幼儿高热惊厥尤其是首次发作的高热惊厥,应立即到急诊就医。

  4,越小的婴儿,症状不典型,有些婴儿发烧时会一边哭闹一边拽耳朵,或者在夜间突然惊醒,而且大声哭闹,不容易安抚的时候,应该立即就诊。

  5,下面情况,通常可以暂时观察,不需要立即就诊:如发热伴有食纳差或发热伴有咳嗽、流鼻涕,但是呼吸正常;如发烧伴有尿频;发烧伴呕吐、腹泻的,但精神很好,没有明显腹痛或喷射性呕吐,可以在家暂时观察。

  腹泻呕吐,重在防脱水

  1,腹泻和呕吐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两种疾病危险性是都可能会造成患儿脱水,严重的脱水可能会导致昏迷、休克,危及生命。如果婴儿出现了哭时泪少,尿少,皮肤弹性差,精神烦躁,提示孩子已经中度脱水,口服补液无效的情况下,应立即去急诊就医。

  2,呕吐的婴儿,如果出现上述脱水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或持续呕吐或伴有异常嗜睡、烦躁的症状,也可能问题比较严重,同样应立即到急诊就医。

  3,如果婴儿呕吐并同时伴有发烧、拒食、嗜睡三种症状,就可能是患了脑膜炎;如果婴儿的呕吐物为黄绿色,则可能是肠梗阻。一旦婴儿出现上述症状,均应立即看急诊。如果婴儿呕吐伴有腹泻,或呕吐呈现喷射状,也应尽快就诊。

  注意呼吸和情绪

  俗话说,生命在一吸一呼之间。   过度哭闹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孩子哭闹的原因可能是饥饿、口渴、疲劳或各种不适,如果孩子的哭闹通过搂抱等安抚方法不能缓解,或者哭闹的时间明显比平常持久,或是哭声不同于平常,这时家长就应特别注意了。原因不明、不能安抚的严重哭闹,可能是急重症的表现,比如肠套叠等,此时应尽快就医。

关于腹痛,如果孩子说肚子疼,可以给孩子揉一揉,按一按,如果发现是左下腹痛,通常不要紧,常和便秘有关,开塞露通便后通常能好转;如果是右下腹痛,要小心阑尾炎的可能;如果是上腹痛,常常和饮食不当引起的急性胃炎有关。如果疼痛不能缓解,并且疼痛难以忍受,甚至孩子已经在出冷汗,那么一定要立即去急诊救治。

既往病史很重要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肾病、哮喘、白血病等各种基础病的孩子,家长要格外小心,一般的孩子发烧可能没什么事,而患有基础病的孩子一旦发烧,可能就比较严重,应尽快就医。

  家长理性淡定很重要

  疾病的恢复和治疗都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应保持理性和淡定的心态,急不得。一般来说,观察用药效果是以48小时为一个最短周期,用药后超过48小时没有明显效果的,需要复诊;48小时之内,如果病情没有其他变化,不必反复就医,如果出现了新的症状,则应及时就医。

说心里话,准确判断儿童疾病的轻重缓急,是一件十分专业的事情,绝非普通人可以轻易掌握,我也曾在临床工作中误诊过,有过惨痛的经验教训。不过,作为医生,向家长普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对孩子的病情有一个大体的判断,也是很有必要的。我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是:智慧的家长不是代替医生的家长,而是配合医生治疗的家长。如今,中国儿科医生缺乏20万,儿科看病难现象暂时无法缓解,作为家长,我们抱怨无用,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储备更多的医学知识以备不时之需,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天天向上。

有问题想咨询儿科医生请长按这个

转载注明  http://www.clgqw.com/lcbx/1290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惊厥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