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儿科用药宝典靠谱吗儿科医生这么说
网上流传着一份“儿科用药宝典”,主要针对儿童常见发热、咳嗽,以及发热与咳嗽出现的时间关系所提示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了总结和用药指导。不少家有小儿的父母如获至宝,甚至把它当作孩子生病时的用药“指南”认真“执行”。
这份“宝典”中的做法靠谱吗?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正确的做法该是怎样的?广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翟莺莺为家长们点评。
关于发热
1.“发热不要捂!”,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衣服比你自己少一件!”对于这个观点,翟莺莺持否定态度。她说,这个观点非常模糊,所谓的“少一件”是需要减少哪一件呢?减少一件外套,还是减少一件T恤?她认为孩子发热期间,穿衣服多少要根据气温以及室内温度而定,合适就好,无论发热与否,都不要穿的过多或者过少。
2.“体温<38.5℃,可以用冰敷、泡脚、洗热水澡进行物理降温”,翟莺莺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她说,除此之外,还可以贴退热贴。
3.“体温>38.5℃,可以交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两种退热药物服用相隔4小时以上”,翟莺莺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她补充道,上述两种退热药物交替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6次,单药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除此之外,还可以用退热栓塞肛。以往观念认为对于5岁以内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当体温超过38℃就需要吃退热药了,以防出现高热惊厥,但是目前的观点认为此举并不能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反而可能出现退热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按照常规使用退热药就可以了,不应过分积极。
4.“发烧满3天查血象”,翟莺莺认为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
她提醒说,发热超过72小时,应当查血常规,初步判断发热的可能原因。但是不一定要等到发热超过3天才去查血常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孩子起病就是反复高热,或者一般情况比较差,有呕吐、腹泻、寒战、畏寒等情况,可以随时查血常规,不能等到发热达到72小时才去查。
关于咳嗽
1.3岁以上/下分别吃某类止咳口服液,翟莺莺认为这个观点有失偏颇。
她分析说,引起孩子咳嗽的原因有多种,不能一概而论。她指出,有些中成药治疗咳嗽的效果确实不错,然而中成药的使用是需要辩证的,孩子咳嗽是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辩证不同,所用的中成药是不同的,有些中成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加剧咳嗽。所以,中成药可以用,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关于发热与咳嗽出现的时间关系
这份“宝典”中指出,“先发热后咳嗽,咳嗽不重一般没大事”,翟莺莺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种情况一般属于感冒后咳嗽。如果孩子咳嗽时间比较久,病程超过4周,或者既往有喘息史者,或者有基础病的孩子,建议就医。
而对这份“宝典”提出的“先咳嗽后发热,肺炎可能性大,拍片子”、“发热、咳嗽满3天,查血象、拍片子”的建议,翟莺莺认为这些观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她强调,引起发热、咳嗽的原因除了肺部感染,还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例如鼻窦炎、急性喉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备抗病毒中成药
翟莺莺认为,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传统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根据用药习惯备用此类药物。但她再三提醒,家长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或者医嘱服用,避免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千万不要擅自加抗生素
对于这个观点翟莺莺表示非常赞同,也呼吁家长朋友们不要擅自给孩子服用抗生素。她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在感冒初期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造成肝肾功能受损、导致耐药菌的出现、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破坏儿童免疫功能。但是,也无需谈抗生素色变,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建议家长遵医嘱规范使用,不能擅自调整用药剂量,不能擅自缩短使用时间。
来源:健康有约(gzrbjkgj)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通讯员韩文青
- 上一篇文章: 肌力从0到34级1岁动脉瘤患儿转入康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