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宝宝竟被家人亲手quot害死q
前天下午,一名刚满1个月的武汉男宝宝因捂热综合征被宣告抢救无效死亡。
医院急救科副主任医师蔡小芳说,医院已收治13例“被捂坏”的患儿,这已是第2例因捂热综合征夭折的孩子,当下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希望不要再有悲剧发生。
事
件
回
顾
11月27日-婴儿捂热高烧不退孩子出现咳嗽、流清鼻涕的症状。以往孩子都会独自睡在小床上,可着凉了,夜间温度又比较低,当晚刘军夫妇决定让孩子睡在他们中间。到了睡觉时间,小家伙不仅没有睡意,还哭闹不止,满身大汗。安抚之后,孩子渐渐进入梦乡。虽然孩子身上的汗没断过,但却睡得很沉,一夜都没有醒。
11月28日早-婴儿高烧继续捂热至昏迷家人发现孩子精神不太好,高烧不退。爷爷奶奶又给孩子裹了厚厚几层衣服,以为捂捂烧就退了。可到了晚上7点,孩子仍旧高烧不退,而且怎么都叫不醒,呼吸微弱,家医院赶。
11月28日晚11点-长时间捂热至器官衰竭晚11点多,医院。经医生初步检查发现,孩子神志清楚,但是眼神呆滞,且伴有面色苍白、呼吸微弱、高热并不时伴有抽搐的情况,高度怀疑是患有婴儿捂热综合征。随后的检验结果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孩子由于大量出汗又没有补水已有脱水症状,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
抢救无效,孩子不幸离世由于孩子太小,捂热时间过长,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多器官弥漫性出血,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离开了人世。
据接诊医生介绍,孩子当时穿了两件毛衣、一件薄袄、一件厚袄,还包着包被。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捂热综合征旺季,请警惕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或“婴儿闷热综合征”,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轻则留下后遗症,重则导致死亡。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发病高峰期。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最易出现此症。
孩子穿衣保暖五大误区误区1老人穿多少,孩子穿多少家中的爷爷奶奶通常喜欢按自己的穿衣标准来给小孩穿衣,老人与孩子的代谢速度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不要按照老人对冷暖的判断标准来给孩子着装。
误区2孩子发烧,捂汗降温孩子感冒发烧时,家长们通常给孩子捂汗退烧,捂着温度散不出去,体温继续升,会造成高热惊厥,严重者还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甚至生命危险。正确做法是,发烧时,如果孩子怕冷,就给他比平时穿多点;如果手脚发热,就跟平时穿得差不多甚至比平时穿得少。
误区3天气暖和,不减衣许多家长,一降温给孩子加衣服非常及时,可气温回升后减衣服却不及时。大人觉得热需要减衣服的时候,也要记得给小孩子减衣服。
误区4冬天穿得越多越好并不是穿得越多越暖和,实际上穿衣太多容易导致“闪汗”,更易感冒。6个月以内的宝宝及体质较弱的婴儿冬季着装时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对于体质较好的宝宝,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
误区5晚上气温低,棉被多而厚晚上担心宝宝着凉,总会给宝宝盖得厚实而暖和。如果睡觉时盖得过暖和过紧,会令孩子觉得过热,这时就很容易踢被子导致生病。宝宝睡觉时,宜穿宽大柔软的单衣裤,也可让其睡睡袋,既方便又不会着凉。
医生提醒1、不要给予孩子“过分温暖”。
2、通常情况下孩子穿衣服比成人多一件即可。
3、用手感觉孩子皮肤,如果感觉潮湿粘黏就说明穿多了。
4、在密闭环境中,要适当开窗通风,避免穿太多或空气流通不够导致的缺氧。
关爱宝宝,这些意外也要防低温烫伤。很多是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的。热水袋虽然温度不高,但长时间接触皮肤,热能不断蓄积,由于宝宝皮肤娇嫩,感觉迟钝,加之他们还不会自己躲避热源,更容易发生烫伤。这类低温烫伤表面看起来面积小,不严重,但实际上可能是深度烫伤,处理不当会导致伤口经久不愈或继发感染。
医生提醒:3周岁以下孩子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如果一定要用,不要直接接触孩子的皮肤,建议在热水袋外面多裹几个保护套。
缠绕伤。天气变冷,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小胳膊小腿上系绳子,防止衣物脱落而着凉,但这样很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严重的会导致肢体水肿,甚至畸形。
日前,医院就接诊过这样一名宝宝。孩子刚出生10天,因为天冷,孩子奶奶见小衣服宽松,担心宝宝乱动着凉,就用细绳束在两条手臂上,结果导致孩子右手臂血液循环受阻,进而水肿腐坏,造成严重坏死,面临截肢。
医生提醒:冬季一定要注意多检查宝宝身体有无异常情况。另外,在给幼儿穿线衫类的服装时,也要小心再小心,千万别让孩子再受“缠绕伤”了!
疼爱宝宝,安全第一!同意点ZAN!
垄上频道综合整理自搜狐母婴、网络
推荐阅读垄上“加州柳丁”赣南脐橙火热上市...
新农合:松滋洈水发通知禁“搭车收费”
推荐
湖北最赚钱八大草根职业,保证看了想跳槽!
白癜风症状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上一篇文章: 宝宝发烧热性惊厥的常见问题及具体处理方
- 下一篇文章: 带儿歌的简笔画,教孩子画画再也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