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的一种全身性防卫反应
体温升高≠发热
当前我国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病情更为关注,这也导致家长过分照护和不经意地夸大病情,即所谓的“发热恐惧症”
正确做法:当孩子发烧时,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太多,被子也不要盖得太多太严,以保证其身体能充分散热;与此同时,也要注意适当为宝宝手脚保暖家长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将影响其对患儿的护理质量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发现小儿发热时,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感染性发热:
■本报见习记者 黄杨子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气温、年龄、饮食、哭闹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产生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小儿发烧惊厥症状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确实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不要单纯依赖体温计一个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一个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需得到家长关注一个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了严重的疾病,也很可能不会发热
家长应该做什么
在家中养病时,应注意休息,尽量减少亲友探视及公共场合的活动,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居室清洁、安静,室温要适宜,夏季要注意通风,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室温可保持在25℃左右另外,衣被不可过厚,应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必要时可给予温水(低于40℃)擦身沐浴、冰袋冷敷头部、枕部、腋下、腹股沟等物理降温的方法,但要注意不要过冷而引起患儿寒颤不适,可用小儿惊厥时急救处理毛巾或衣物包裹冰袋
其实这样做也不妥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建议还是以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考虑吃退烧药目前市面上的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最好选用有儿童剂型的退烧药,尤其是小婴儿,可以选用一些滴剂类的退烧药
发热性疾病中,除感染因素外,非感染因素也占一定比例,主要见于以下原因:1、无菌性组织损伤及坏死产物性发热;2、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热;3、产热、散热异常;4、中枢性发热;5、致热类固醇性发热;6、风湿类疾病;7、白血病及肿瘤因素医生可通过患儿的具体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等检查及结合疾病的转归进行分析,寻找病因
小儿出现发热症状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其体温变化,同时关注伴随症状,若出现小儿惊厥急救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呼吸加快、费力,惊厥,持续高烧不退,甚至出现超高热等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根据发热的程度,可分为低热(体温41℃)一般口表≥37.5℃、腋表≥37℃、肛表≥38℃、耳温≥38℃即为发热目前市场上测量体温的工具有很多种,包括水银体温计(口表、腋表、肛表)、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人体测温仪、耳温仪等,家长可选择适合的在家中常备
感染是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而引起在感染时,细菌膜内的脂多糖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互相作用,释放出一种内源性致热原,这种致热原进入血流,从而引起发热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的一种全身性防卫反应在感染性疾病时,多数患儿一开始首先表现为发热
同时,家长需保证患儿充小儿热性惊厥ppt足的水分摄入,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若发热伴有症状较轻的腹泻呕吐,可以让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口服糖盐水,并适当食用补充电解质的食物,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等(含钙丰富)及米汤或面食(含镁较多)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里外三层“捂汗”退热
申城近期酷热难耐,儿童专科门诊再度人满为患,其中,发热成为一大常见病对于儿童发热,很多家长的认知还存在误区儿科医生直言,有些家长用手摸一摸孩子的头或手心,感到皮肤发烫,就认为是发烧了;还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体温超过37℃就是发热了……到底如何认识发热?酷暑时节,家长怎样应对患儿发热?本期“问诊”,记者邀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小儿惊厥急救流程图医学科任宏副主任医师解答有关儿童发热的疑问与疑惑
任宏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组员,美国心脏协会儿童高级生命支持主任导师擅长各种儿内科常见病诊治,对儿童危重症诊治具有丰富经验
“吃点药,捂一会儿,等汗出来就不烧了”不少家长遇到孩子发烧都会用“捂”这一招,觉得孩子发烧同时还会伴有怕冷,因此拼命给孩子穿多点、盖多点,里三层、外三层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个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
发热原因知多少
资料照片
正确做法:若服用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明显下降,不要马上更换其他退烧药,可间隔4至6个小时后再服用一次同时,要注意给孩子补小儿睡觉惊厥水,以利于降温
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孩子发烧时,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将孩子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在高热时末梢血管可代偿性扩张,使出汗增多,同时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易处于缺氧状态,令宝宝身体更吃不消
正确做法: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充分认识疾病的痊愈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避免过分焦虑
■发烧马上就喂退烧药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喂服各种退烧药如果吃药后效果不明显,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巴不得马上就能退烧
名医档案
和这些误区说“不”
任宏开门见山说道,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感染小儿惊厥如何处理性和非感染性
■孩子发热家长就焦虑如今不少发热儿童的家长对发热的相关概念认知模糊,常以发热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准,但是对发热的概念、以及温度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非感染性发热:
但是,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会表现出发热症状一些体质虚弱的患儿,有时虽然有严重感染,但因为机体反应性较差,可能没有发热反应新生儿时期,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机体反应性差,在得了感染性疾病时也不一定表现出发热所以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能以发热与否来判定也就是说,感染性疾病多数有发热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感染时都会发热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文章: 白领自我保护的4种健康方式
- 下一篇文章: 该院儿科主任李晓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