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指引儿童发热的紧急救治

时间:2022-6-24来源:并发症状 作者:佚名 点击:

彭洋挂号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9332508.html
临床表现

1.发热不同病理生理阶段临床表现有差异

表现为:

体温上升期:可有畏寒或寒战,肢体末端发凉或出现花斑纹。

高温持续期:患儿高热,皮肤潮红而灼热、气促、烦躁,自诉头痛、口渴等。

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时可呈骤降型或渐降型,数小时内骤退或数天内才能降至正常水平,骤降型病人于体温下降时常大量出汗,故较易发生虚脱或休克。

2.感染中毒症状

部分严重感染者除高热外,还伴随食欲差、疲倦无力、嗜睡。

3.其他

可有咽喉不适,或伴有肌肉酸痛、腹痛。

紧急情况评估

根据以下情况评估是否为高风险或需紧急处理的患儿:

1.发热患儿是否存在以下异常表现:

(1)新生儿及小婴儿,激惹或哭闹难安抚、肌张力下降、活动减少、嗜睡、面色苍白或前囟饱满。

(2)超高热,或高热持续不退,难以降到<38.5℃。

(3)皮肤异常表现,如瘀点瘀斑、蜂窝织炎或病毒疹。

(4)呼吸窘迫或发热难以解释的心率增快、CRT≥3秒、心率减慢及严重心律不齐。

(5)免疫功能异常,如有免疫缺陷、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皮质激素、化疗骨髓抑制者。

(6)伴有一次以上抽搐表现。

(7)流行病高峰期出现高热,且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接触史者。

2.根据下述情况进行急诊分级,Ⅰ级、Ⅱ级均为紧急处理病人。

(1)急诊Ⅰ级:发热同时伴精神状态差、循环改变者。

(2)急诊Ⅱ级

<3月龄体温>38℃。

任何年龄体温>38.5℃,伴有明显精神差等感染中毒表现。

体温>38℃,粒细胞缺乏者。

(3)急诊Ⅲ级:3月龄~3岁,体温>39℃,外观尚好。

重点病史询问

1.体温具体变化包括热峰、间期、用药情况。

2.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萎靡及其出现时间。

3.饮食情况或食欲变化,是否拒奶。

4.周围环境情况包括温度、居住、个人穿衣情况。

5.预防接种是否按计划进行,近日有无接种疫苗。

6.流行病/传染病接触史、诊疗情况包括抗生素使用。

7.既往住院史,是否长时间重症监护治疗,是否早产。

8.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缺陷、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紧急处理

1.超高热及持续高热处理

超高热或持续高热,伴明显中毒症状,立即退热处理,使体温尽快降至39℃及以下,或一般情况好转。

(1)药物退热:药物通过降低内生致热原的产生,使抬高的体温调定点降低而发挥作用。

1)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最大<mg),如有肌内注射剂型,首选肌注;或口服给药,间隔时间≥4小时,每天最多4次(最大2.4g/d)。

2)布洛芬5~15mg/kg(最大<mg)poq6h,每天最多4次。

3)上述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因有效性或安全性数据有限,并且存在肝或肾损伤风险(尤其在容量不足时);但在严重持续高热时,可以考虑退热剂交替使用:先用布洛芬10mg/kg,4小时后给予对乙酰氨基酚15mg/kg;或先给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4小时后给予布洛芬5mg/kg,两者交替使用一般不超过3天。

(2)物理降温:应用温水擦浴,或腋下、颈部等处放冰块降温。

(3)补充液体:降温同时适当补充液体,口服或静脉途径依患儿病情而定。

2.隔离防护

疑似传染病、粒细胞缺乏或免疫缺陷者立即隔离,避免感染扩散,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并抗感染治疗。

3.防治抽搐

有热性惊厥史,体温>38℃患儿,立即退热处理。

点击蓝色字体“中国儿科前沿论坛”加

转载注明  http://www.clgqw.com/bfzz/1318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惊厥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