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些药不能喝酒,一定要转告亲戚朋友
吃药后能不能喝酒,要看本文才能懂!
作者|王生成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每当友人重逢、交际应酬、节日庆祝、家庭聚餐,酒往往成为饭桌上最少不了的主角。当气氛高涨、心情爽朗,或被人劝酒时,难免会把酒言欢喝上几杯,甚至快速大杯见底。虽然酒能助兴,能增进感情的交流,可你知道吗?对于正在吃药的朋友,可能就此结束了生命。为什么酒和药在一起会夺去人的生命,这就让我们来说说酒和药的那些事。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双硫仑是什么——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
双硫仑的药品说明书里写到”双硫仑单独应用无明显毒性,作为解酒药其本身对酒精代谢也无明显影响”,但同时写到”双硫仑的某些代谢产物不可逆地抑制胞质内和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血中乙醛浓度升高5~10倍,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所以提醒大家不得擅自应用该药品,因为个体差异较大,有部分人可出现意识丧失、惊厥、休克,极个别可引起死亡,所以建议用该药治疗的初始阶段必须住院密切观察,因为一旦开始服用双硫仑,任何形式的酒精摄入均可引起其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显示,使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后饮酒,5分钟即可出现症状,一般多在15~30分钟,少数为将近1小时,很少在1小时后才出现。
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小儿肝脏代谢乙醇的功能较差,即使较低的乙醇浓度即可出现此类反应,所以小儿应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后,停药后2周~3周的时间里,应避免进食含乙醇的食物。双硫仑样反应与使用药物的剂量、停药后的间隔时间和饮酒的量成正比例关系,与饮酒种类关系不明确。
另外,双硫仑样反应也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即使是少量酒摄入也可以致命,有的量较多也无不适。
那么,哪些药物可以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或者用了哪些药不能饮酒呢?
头孢菌素类
头孢哌酮、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定(先锋Ⅵ号)、头孢孟多、头孢甲肟、头孢克洛、头孢美唑、拉氧头孢、头孢米诺、头孢曲松等,其中以头孢哌酮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患者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该药水含有酒精),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研究显示,不是所有头孢菌素类都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一般看它是否具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乙醛脱氢酶)。一般来说,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在应用期间饮酒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头孢他啶、头孢呋辛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个案报道,发生机制未明。
含有硝咪唑基团的药物或其他抗菌药
如甲硝唑(灭滴灵)、奥硝唑、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等。拿痢特灵(呋喃唑酮片)来说,该药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等。痢特灵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还是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服用后在肠道内会生成羟乙胺的代谢产物,使机体对酒精的敏感性增强,即便只饮少量的酒,也容易导致醉酒现象.
因此,服用痢特灵药应禁止喝酒,而且也应在停药两周后才能饮酒,否则仍有可能出现醉酒症状。除上述常见的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抗生素外,还有一些可发生”类双硫仑样反应”个案报道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红霉素等,这些类似双硫仑样反应发生机制原因未明,还有待于临床的进一步证实和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
降血糖药
格列本脲(优降糖)、苯乙双胍(降糖灵)、甲苯磺丁脲均可抑制酒精的代谢,服药后饮酒可能出现腹痛、呕吐、头痛等症状等均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同时,因为酒精具有增强药效的作用,服用降糖药期间喝酒,可能引发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解热镇痛药
常见的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绝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及缓解疼痛。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
过量饮酒时会消耗大量谷胱甘肽,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同时,应用上述药物期间,喝酒会明显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降压药
因为酒精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和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可增强降压药的效果,所以服用利血平、卡托普利、心痛定(硝苯地平片)等降压药期间,如果喝酒,则可能出现头痛、低血压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另外,有部分降压药如复方降压片、复方双肼屈嗪与酒精合用也可能会使血压急剧升高。
安眠药
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一些安眠药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呼吸、心跳的作用,而酒精也有相同作用,可产生双重抑制作用,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导致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抗心绞痛药
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抗心绞痛药物,这个机理和上面说的降血压药差不多,如果在服抗心绞痛药期间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从而有生命危险。
抗癫痫药
如果在服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的同时或过后不久就喝酒,会使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药效迅速丢失,从而大大降低治疗作用,导致对癫痫发作不易控制。
抗过敏药
苯海拉明(强太敏)、氯苯那敏(扑尔敏)、赛更啶等与酒同服,可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等。
这里有个列表资料,该作者是之前通过文献检索,对例致双硫仑样反应所涉及的药物进行统计归类小结,括弧内为各个药发生的例数。
当你在吃了药又被劝酒不得不喝时,可以快速打开此表来看(注意:和酒相遇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的药不仅于此表),如果有你吃的药物,强烈建议不要喝,毕竟命是自己的,而且仅有一次。
酒和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不仅仅只有双硫仑样反应,也有很多其他不良反应(如上述提到的,可以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血压血糖异常等风险)。另外,与酒相遇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不只有上述的九大类,还有抗凝药、止血药、利尿药、抗结核药、抗抑郁药等。所以,特别温馨提醒一下,服用药物服用后是否可以饮酒,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具体情况,不应该根据本文或者其他网络文章就自行决定。
停药多久才能饮酒?
从药物代谢学上说,一般至少需要该药的5个半衰期后。以头孢哌酮为例:该药的半衰期约为2小时,5个半衰期即停药10小时后,可以认为体内的药物被清除。但是有些药物半衰期比较长,如头孢曲松的半衰期是8小时,5个半衰期为40小时,也就是说需要40小时以上才能清除。
同时,要注意的是,婴儿及老年人的药物清除半衰期一般较成年人延长2~3倍,需警惕。因此,如果想喝酒,大多数建议停药一周后比较安全,但由于不同的药物半衰期不同,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就算同一个药,在不同的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也不同,为了您的用药安全,服药后多久可以饮酒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另外,喝酒后短时间内尽量不要应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那么,喝酒后需要多久用药才安全?一般来说,酒精在人体内的清除半衰期为6小时左右。饮酒后5个清除半衰期(即30小时)后应用是安全的——其实,如果病情需要治疗,即使喝酒了,药物那么多,早早就用其他的药物治疗也是安全的。
除了应用上述药物不要喝酒外,也要注意的是,在应用上述药物期间及停药一周内,不要应用含有酒精(乙醇)的药物或进食含有酒精的食物,这一点,连部分医生都往往”不小心”而忽视的“雷区”。
含有酒精的药物
辅料含有酒精的药物不能一一列举,在应用前最好能看一下说明书,比如常用于化痰止咳的复方甘草合剂的辅料里也是含有酒精的,如果联用上述药物的头孢类或甲硝唑有可能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另外还有多种酊剂、流浸膏剂、搽剂、涂膜剂、醑剂,如脚气药水。还有某些漱口水、口腔喷雾剂,以及某些祛痘、祛油的化妆品等都含有酒精成分,建议使用前仔细阅读其成分。
含有酒精的食物,常见的有:荔枝、杨梅、葡萄、榴莲、酒心巧克力、蛋黄派、软面包、瑞士卷,酒酿、醪糟、米酒、香肠,甚至过分成熟的菠萝和香蕉。当然了,有些含量是很少的,但不要多吃。
其实,本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科普,让大家了解酒和某些药物、食物的相互不良反应,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掌握些医学常识,引起警惕,但大家没有必要惊慌或过分渲染其危害。上述所说的很多相互作用都存在个体差异性,也未必用了就出现,出现类似不适症状未必一定就是双硫仑样反应,也可能是疾病本身发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以鉴别。
医院尹明教授说过:双硫仑样反应可以致命,但过分地去渲染抗生素+酒精的所谓“配伍禁忌”,为患者及家属营造了一些不准确的用药恐惧,当他们在查对用药医嘱清单时,难免会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产生质疑,更容易引起误解和不必要的矛盾。
春节快要到了,为了确保安全,大家在不得不用上述药物时,请不要喝酒。饭桌上,多主动对朋友、亲人温馨问一句,“没有吃药吧?吃药不能喝酒哦”!表达你真诚的关心和情感。当遇到正在吃药的亲朋好友或亲戚时,请不要劝酒。当遇到劝酒,一时不知道怎么推却时,可以把此文章发给他看看。
最后,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健健康康过大年!
以上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上一篇文章: 蓝莓营养价值高,宝宝到底多大才能吃怎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