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季节,这些药千万不能给孩子吃

时间:2018-4-24来源:临床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有网友发帖称,在医院看诊时,医生竟然给发烧的孩子开了安乃近注射液,而这是一种在美国被禁用了40多年的退烧药。安乃近的副作用有多大?为什么国内还在使用呢?

其实,只要紧跟指南和共识的医生对于安乃近这类副作用频发的药物已经非常谨慎,早已把它从解热镇痛的一线药物中剔除,但是,在一些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安乃近仍然活跃在一线用药中,甚至被用在幼儿的退热治疗中!因为能产生严重副作用(血液系统损害: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安乃近在国外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我们国家却仍有人继续在使用,个中缘由不免让人唏嘘。

但是,爸爸妈妈恐怕不知道的是:

现实中,应该淘汰却仍在使用的药物,并不只有安乃近这一个“典型”。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退热药家族”图谱就发现,除了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其他退热药早已“阵亡”。

其中不少药物的危害程度较于安乃近有过之而无不及。

1为什么这些退热药在国外被淘汰了?

在不断的循证医学数据出来后,副作用大的药便逐渐被疗效更好,更安全的药物替代。曾经广泛用于退热的阿司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安乃近、非那西汀就是这样被淘汰的。

①阿司匹林与瑞氏综合症

从整个药物史来讲,最初从柳树树皮中提取出来的阿司匹林算得上一个百年好药。它不但具有镇痛、退热、抗炎作用,还具有防止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目前在某些疾病中,仍有其用武之地。

但在镇痛和退热方面,随着后起之秀「布洛芬」的出现,阿司匹林被PK了下去。

由于在作用机制上缺乏选择性,阿司匹林可能引起严重的消化道溃疡、胃出血及耳鸣。如果儿童在水痘、流感等病毒感染期间使用它,还会增加罹患瑞氏综合症(RySyndrom)的风险。

瑞氏综合症是一种少见但非常凶险的疾病,多见于15岁以下的孩子,能造成脑、肝脏等多器官功能损害,救治难度大,死亡率很高。

正因如此,美国儿科学会、美国疾控中心、美国公共卫生署和美国FDA均建议:对于不满19岁的病人,不应使用阿司匹林及含阿司匹林的药物来退热。瑞氏综合征常常会被误诊为脑炎、脑膜炎、糖尿病、服药过量或中毒等。该病症状通常会在得病一两周后出现,包括:两岁以下的儿童,其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疲倦、呼吸急促等,而稍大一点的孩子,则会有反复呕吐、睡眠不规律等症状。

随着疾病加重,该病会影响到大脑,患儿可能会变得不安、过度亢奋、神志不清、幻觉、惊厥、意识混乱或癫痫,甚至昏迷、出现莫名的攻击性等。

迄今为止,导致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有一些因素被认为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比如给儿童服用阿司匹林,以治疗病毒性疾病,如水痘、病毒性流感等;此外,患肥胖症的儿童也极易患瑞氏综合征;还有部分儿童是在误食农药,或接触某些涂料、溶剂等之后,患了瑞氏综合征。

研究表明,瑞氏综合征可能会导致脂肪肝、肝功能下降、肾衰竭、血液凝固等疾病。除此之外,瑞氏综合征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永久性的脑损伤,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等。

为了预防瑞氏综合征,21岁前最好不要服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如果感冒或发烧,应该先询问医生,再遵医嘱服用一些不含阿司匹林的药物,或者采用物理方法退烧。

如果无法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那么应该在医生的监督下服用该药,并且要在服用前对儿童服用此药的风险进行评估。

另外,应避免服用含有乙酰、乙酰水杨酸的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成人来说,也不应服用过多的阿司匹林,这会增加中风的危险。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抵抗力会逐渐下降,因此如果长期或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肠胃出血、脑出血等疾病。此外,溃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出血或穿孔

令人欣慰的是,自从医学界发出警告,让孩子们不要使用阿司匹林来退烧以后,瑞氏综合征的患者数量已经大大下降了。

②尼美舒利与肝损害

同老大哥阿司匹林一样,尼美舒利也以类似的机制,发挥着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曾因退热效果杠杠的,而深得医生喜爱。

这个药年在我国上市,起初批准的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术后创伤疼痛、慢性关节炎等的治疗。当时由于数据不多,上市时并没有强调适用的患者年龄。

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接到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各地的不良反应报告。其不良反应报告集中于严重的肝损害,主要见于儿童。

于是CFDA于年发文,强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在说明书下强调: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

并将尼美舒利降为抗炎镇痛的二线用药,也就是说,即便是成人患者,也只能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失败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应用。

可是,哪怕在CFDA发文6年之后的现在,我们依然能看到无视药品说明,给儿童使用尼美舒利的处方。看到落款处“后果自负”这样的话,更是唏嘘不已,明明有更安全的药物可用呀!

还看到下面这样的微博。由于缺乏对尼美舒利肝损害的认识,对于成人患者的普通的发热也将其视为常用药,不得不让人哀叹,这样的处方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③氨基比林与粒细胞减少/缺乏症

止痛药在19世纪就已经产生,年赫希斯特的“安替比林”开了先河。后来,由于能导致恶心、肝损害、粒细胞减少/缺乏等问题,安替比林终被淘汰。氨基比林是在安替比林的基础上开发得来的,解热镇痛作用较强,但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依旧没能有效避免。

粒细胞是保护人体免受致病菌侵害的重要保障。如果粒细胞带来的保护作用被人为地击垮,那患者就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这时一点点小病菌就可能给人带来大伤害,甚至可以引起严重感染而导致患者死亡。

于是,到了年,美国的药品目录中,氨基比林便被抹去了。现行的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局方JP16都已经找不到这个药。

但魔幻的是,直到今天,我国的市售药品中仍然能找到氨基比林的身影。

④安乃近与粒细胞缺乏症

年,美国FDA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撤掉了安乃近全部剂型,日本、澳大利亚、伊朗等几个欧盟成员国纷纷效仿。

然而依旧魔幻的是,我国没有完全禁止这个药,安乃近的片剂、滴剂及注射剂还在使用。对使用安乃近的患者中,有过敏性休克11例,其中7例死亡;血液系统反应16例,1例死亡;皮肤及其附属器反应3l例,4例死亡;泌尿系统反应17例,5例死亡;消化系统反应9例,1例死亡;另有呼吸心跳停止、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反应8例,其中1例死亡。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了这样一例死亡病例:

7岁正处于花一样年纪的小姑娘,因安乃近所致的急性再出了生命的代价。

而她最初的疾病,仅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样一个自限性疾病。患者主要死于过敏性休克(10例)、过敏性紫癜(6例)和血小板减少症(6例).单次及累积用药剂量过大、不合理联合用药、过敏体质和安乃近制剂管理漏洞是致死主要原因.结论谨慎选择用药人群。

⑤非那西汀与肾损害和癌症

年发明的非那西汀,当时主要作为止痛药使用。那时瑞士钟表企业的女工们天天盯着精微的钟表难免受头痛折磨,所以她们几乎每天像消费食物那样消费非那西汀。

结果,很多人在服药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医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观察和证实,发现长期服用非那西汀可损害肾脏,甚至诱发癌症,其他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绀及溶血性贫血。

最终,年,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将非那西汀纳入了禁药目录。

只是,这一次,身处年的我们,还是不走运地能随手买到这个药。

长期服用非那西丁可损害肾脏,甚至诱发癌症。其它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紫绀反应及溶血性贫血。由于非那西丁的潜在副作用大,又有其它更安全及同样有效的药物可以代替,所以许多国家已经禁售非那西丁。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开始淘汰一些含非那西丁的药品,但并未完全禁止使用。

纵观退热药的研究史,既是一部光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优胜劣汰的血泪史。

现代医学制药学界不断淘汰旧药和研发更安全和效果更好的新药,就是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而努力。

然而,我也非常痛心地看到,制药界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完全起到作用。“全家福”名单中那些本该被淘汰掉的药物,有的还在光明正大的生产,有些则是换了个马甲继续用。

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







































白癜风能否治愈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转载注明  http://www.clgqw.com/lczl/685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惊厥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